• <legend id="tbetb"><dl id="tbetb"></dl></legend>

  • <tr id="tbetb"></tr>

  • 傳印長老 | 《觀世音菩薩贊偈書法集》序跋文

    東林寺文宣部  2022-10-14  點擊  次  

    懸鼓堂.jpg


    按語


    廬山東林寺法主和尚印長老今已九五高齡,長居凈土苑俶行軒,每日掩關念佛不輟。歲在戊戌,長老悲心援翰,書憨山老人《夢游集》之《觀世音菩薩贊偈》,以書弘道,與眾結緣。


    今逢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,重溫此書,既慕長老書法之功深,讀其所作之序文、跋文,更覺慈悲真摯、感人肺腑。編者不忍辜負長老度生之婆心,特集此篇,以饗大眾,俾有緣見聞者,皆蒙菩薩隨緣赴感之救度,共結極樂之勝緣,同成菩提之妙果,方不負長老關切后學之一片悲心矣。


    50dcbbcd0234c81565c815b25a66482.jpg


    傳印長老所作序文


    觀世音菩薩之本跡,如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》中所明,無量劫前早成正覺,佛號曰“正法明如來”。以大悲愿力,普度眾生,現作菩薩。赴感應機,尋聲救苦。三十二應、十四無畏、四不思議等無作妙力,無上至德,非佛莫曉。吾人僅可于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《妙法蓮華經?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等典章中略悉一斑。至于日僧慧萼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(公元858年)時,于五臺山請得觀音圣像一尊,以船載歸國,阻于普陀山,奉為“不肯去”觀音以來,蔚為應化之大道場,尤為靈異非常。


    職是之故,觀世音菩薩在廣大人間群眾之中,影響至廣、至深、至大。觀世音菩薩之靈感,凡吾教中僧俗,乃至一般村叟婦孺,皆所共知。印出家前,十五歲時,持念“白衣大士神咒”,即蒙加被。嗣后,出家于江西之云居山真如寺,直至“文化大革命”非常時期,下放于虬津之城山為農工,謹遵《妙法蓮華經?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圣教,持念“南無觀世音菩薩”圣號,如同仰賴怙恃(孩童之保護人——父母親)一般,故得存活至今日。其時,曾有“十年浩劫從他亂,一句大悲護我生”之句,乃是至深有感于衷、披露當時生存窘境之無依無靠、唯有一線之路,即仰賴觀世音菩薩得以存活的寫實之語也。


    今披閱《夢游集》,見憨山大師贊觀世音菩薩偈頌,較贊余圣眾篇幅為多,且以見諦者之境界,剖露大士之功德力用,字字金玉,句句圓通,開門見山,事理雙彰。印良有所感,禁不住抖擻昏花老眼,奮筆勉力而書之。企盼更多人眾,了知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難之功德力用,俾共輸精誠,同沾法益云爾。


    ①謹將“白衣大士神咒”介紹如次:視自己所處環境,適宜洗漱清凈,正身端坐,或聲或默,先誦圣號二十一遍(或七遍),圣號曰: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。接誦咒曰:南無佛,南無法,南無僧,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。怛姪他,唵。伽剌伐多,伽剌伐多,伽訶伐多;剌伽伐多,剌伽伐多,娑婆訶。天羅神,地羅神,人離難,難離身,一切災殃化為塵。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。(伽,音“茄”?!鞍闳簟倍肿x音“波惹”)宜竭誠而誦,誦二十一遍或七遍、或四十九遍、一百八遍等,愈多愈善,所有世間的、出世間的善事善愿,皆必獲感應成就。


    ②“十年動亂”一詞,乃是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決議,對“文化大革命”十年動亂(1966-1976)的歷史結語。其實,中國社會自1958年至1978年約二十年間,經歷了不穩定的荒亂時期。


    公元二〇一八年歲次戊戌仲夏

    佛弟子傳印于北京法源寺


    傳印長老所書跋語

    1665663207354_副本.jpg



     謹按密教部圣典《大乘莊嚴寶王經》(卷四)云:準提即是觀世音菩薩應化,通常稱為準提觀音。


     九歲至十三歲五年間,就讀于莊河縣光明山(時稱財主房)喇嘛屯小學,校址即古準提藍若。每年三月十六日,菩薩圣誕節日,群眾集會猶盛。


    其時,古寺之三間正殿尚存,中間彩塑三如來圣像。西間塑一蓮華出水,上站立千手千眼大悲觀音圣像。東間塑三大菩薩,中位即八臂準提圣像。皆倍極莊嚴,妙麗非常。殆為遼金時期(公元九至十世紀時)所造。


    惜時當偽滿,已欠維護,今則蕩然無存矣。唯仍留存于 腦海之中,待他日“華開見佛悟無生”之后,再來復興耳。


    公元二〇一八年戊戌五月十八日

    紅崖佛弟子傳印


    附書法集部分內頁



    1665663783422.jpg

    0.jpg

    1.jpg

    2.jpg

    3.jpg

    4.jpg

    5.jpg

    6.jpg

    7.jpg

    8.jpg

    9.jpg

    傳印長老《觀世音菩薩贊偈書法集》(PDF版)下載

    收藏  糾錯

    上一篇:上堂法語
    下一篇:最后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