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東林歷史人文系列 】
慧持法師
慧持法師(公元337—412年),俗姓賈,山西雁門樓煩人。大師“沖默有遠量”,為東晉名僧,東林十八高賢之一。作為峨眉山開山始祖,慧持法師對蜀地普賢信仰的傳播,以及峨眉山普賢道場的形成,起了重要作用。
遠公之弟
慧持法師是慧遠大師(公元334—416年)的胞弟。法師幼時,性情聰敏,志向高遠,讀書時他學一天,相當于別人學十天。年十八,與兄慧遠大師同依止道安大師出家?;鄢忠簿ń?、律、論三藏,并及外典。
共入廬山
后道安大師在襄陽派慧遠法師東下,兄弟二人共入廬山?;鄢址◣熒砀甙顺?,風神俊爽,常常腳登草鞋,納衣垂膝。廬山上的佛門弟子,徒屬數百,不乏英秀,但以慧持為首。
講說經論
豫章太守范寧,請慧持法師講說《法華經》和《阿毗曇論》,聽眾不遠千里,四方云集?,樞巴醌?,在給范寧的信中問:“慧遠與慧持,兩人誰更強一些?”范寧回答說:“他們實在是一對賢兄弟??!”瑯邪王珣又回信說:“即使只像弟弟慧持一樣,都誠未有,何況兄弟都賢達呢?!?/span>
羅什致書
當時鳩摩羅什大師在關中,與慧遠、慧持兄弟遙相欽敬,致信問好,結為善友。
辭兄入蜀
慧持法師有志前往成都一帶傳揚教化,于東晉隆安三年(公元399年)辭別慧遠大師到四川去。大師苦留,嘆道:“人們天然都喜愛歡聚,唯有你卻樂于分離?!被鄢址◣熣f:“若是滯情愛聚之人,就不應該出家?,F在我們既已割舍己欲而求道,就應以西方極樂國為期?!庇谑切值軆扇藨懩鴦e。
蜀有龍門
慧持法師來到四川,住在龍淵寺,大力弘揚佛法,受到四方人士的欽慕。人們對慧持法師都望風推服,以至于凡是來到法師僧堂的人,都被稱作“登龍門”。
龍淵垂誡
順寂西方
慧持法師于東晉安帝義熙八年(公元412年)卒于龍淵寺中,春秋76歲。臨終時遺命弟子,務要勤勉律儀,專心凈業。他對弟子們說:“經文上說,戒如平地,眾善由生。行住坐臥,一舉一動,都要謹慎??!”
慧持法師又把所藏經籍法典,分別傳給弟子道泓、曇蘭。道泓“業行清敏”,曇蘭“神悟天發”,都繼承了師父的德業。
圖為東林寺虎溪樟下的慧持大師“樹中入定像”
外篇:樹中入定七百年的傳說
據南宋釋普濟所撰《五燈會元》卷六和釋志磐所撰《佛祖統紀》卷四十六《法運通塞志》篇中所載:
北宋政和三年(1113年),嘉州啟奏,風雷折古樹,樹中有一修禪入定的高僧,須發被體,指爪繞身?;兆诨实巯轮妓椭辆┏?,使總持三藏法師擊金磬出其定,問其是誰,即說乃是東晉慧遠法師的弟弟慧持,游峨眉至此。三番對話后,復入定。為此,宋徽宗還特意作偈三首:
七百年來老古錐,定中消息許誰知。
爭如只履西歸去,生死何勞木作皮。
藏山于澤亦藏身,天下無藏道可親。
寄語莊周休擬議,樹中不是負趨人。
有情身不是無情,彼此人人定里身。
會得菩提本無樹,不須辛苦問盧能。
慧持大師“樹中入定”的傳說流傳甚廣,明代曹學佺所撰《蜀中廣記》第八十一卷《高僧記·川西道》中也有相關記載。
作為今人來憶念慧持大師,宜更多地了解大師作為東林高賢之德行在何處,能啟迪后人修學的道業有哪些,從而增上我們在解脫路上的信心與愿力,成就往生。史料中大師的兩句話,或許能作為我們體會其用心的參考:一是“戒如平地,眾善由生?!弊阋娖渲匾暯渎?;二是“今既割欲求道,正以西方為期耳?!笨芍湟詷O樂凈土為歸宿。此道正與其兄遠公大師相合,也正是東林之后胤所一直堅守的道風。
普愿凈業同仁:
持戒念佛,繼踵高賢,
他日蓮池好相會,不負持公與遠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