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節,佛門拜月,拜的是誰?
中秋節,民間拜月,拜的是“月神”;佛門中也拜月,拜的是誰呢?因道場宗風不同,有依《金山規約》禮拜月光菩薩的;也有依《百丈清規》禮拜月宮太陰尊天菩薩的。有的朋友會把他們混淆,其實他們并不是同一位哦。
月光菩薩,又稱月凈菩薩、月光遍照菩薩,與日光菩薩同為藥師如來二脅侍菩薩之一?!端帋熈鹆Ч馊鐏肀驹腹Φ陆洝吩唬骸坝谄鋰?,有二菩薩摩訶薩:一名日光遍照,二名月光遍照,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?!?/span>
藥師如來與月光菩薩(左)、日光菩薩(右)
相對來說,月光遍照菩薩的知名度要高出很多,很多朋友甚至都不知道有“月宮太陰尊天菩薩”,那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好好介紹一下吧~
月宮太陰尊天菩薩,梵文音譯為“旃陀羅”、“戰達羅”。又名“月天”、“大白光神”、“月天子”、“野鬼形神”、“寶吉祥”、“善業千光”等。原是南亞民族的月神,后被佛教錄取為護法神。
《長阿含經》卷二十二記載了月天子和月宮的情況:月宮高廣各四十九由旬,為一分青琉璃所建構,二分天銀覆蓋其上。整個月宮被七重宮墻、七重欄楯、七重羅網、七重寶鈴、七重行樹圍繞,周邊以七寶裝飾,有無數種類的鳥相互鳴叫,發出悅耳的聲音。到處都有寶池,寶池的池底和池岸皆為四寶組成,除了池水充滿,池中更有青、黃、赤、白各色蓮花。還有其他草木、各種天花莊嚴宮殿。整個月宮上的氣候適宜,不寒不熱。月宮中有一正殿,亦以琉璃建造。殿內有月天子的寶座,高廣各半由旬,用七寶制作而成,其清凈柔軟的程度就像天人的衣服一樣。
月宮太陰尊天菩薩
月天子就居住在月宮的正殿中,壽命五百歲,子孫相承,沒有異繼。月天子又叫“善業千光”,月天子身放光明,照琉璃殿,琉璃殿的光明又照千月宮,月宮之光又照于四天下。月天子身放的光明,其中五百光明為下照,五百光明為傍照。月天子為什么有此千光呢?是由于其宿業的功德之故:
第一,過去世中以歡喜心、正直心供養沙門、婆羅門、賢圣人、持戒之人以及一切貧乏之人飲食、衣服、湯藥、臥具,種種供養,隨意所需,因為這個因緣,命終之后成為月天子,居住在月宮殿中,得到千種光明。由于是修持善業所得,因此名為善業光明。
第二,世人行持不殺生,不偷盜,不邪淫,不兩舌,不惡口,不妄語,不綺語,不貪、不瞋、不癡這十善業,因為這個緣故,心生歡喜,命終之后成為月天子,居住在月宮殿中,身上自然放射出千種光明。由于是修持十善業得到的千種光明,因此名為善業千光。
第三,世間有人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淫欲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以守持五戒的功德,命終之后成為月天子,居住在月宮殿中,身上放射千種光明。月天子的身光照射到琉璃殿之上,琉璃殿的光又照射到整個月宮,月宮的光再照射至四天下。因此,我們才能看到月光。
月宮太陰尊天菩薩
聽起來月天子是神仙
可佛門中不是不拜天人嗎?
《百丈清規》是中國佛教獨創的僧制,佛教中國化的結晶?!栋僬汕逡幾C義記》卷二記載了拜月儀軌,以及告訴了我們為何拜月。文言文讀起來生澀,粗譯大意如下:
中秋,相傳是月天子的圣誕日,所以這一天,世界上的人都要舉行祀月儀式。按照佛教規約,上供應在上午。月天子相當于天人,諸天人也是不接受午后上供的。所以夜晚拜月時,不需要供食物,只需供香花燭水即可。
有人說,日月運行,恩德無二差別,為什么只見祀月,而不見祀日呢?答案是,拜月法會也是相對隨順民間習俗禮儀來制定的,民間也不崇尚祀日啊。陰暗幽微的地方借助月亮的光輝而顯現,萬條河流更顯得月光的清涼。要說它的功勞,是排在太陽后面,但要說月亮蘊含的德性卻和佛道特別相近。
昨晚拍攝于東林祖庭
靈照自如,云林遮掩也減損不了月光,何其明也。月影普現眾水,從不因水面大小而有分別,何其公也。月輝不放過每條小小的縫隙,何其圓也。清凈自若,何其寂也。照見污濁也不被染污,何其貞也。周而復始、永不停止的運轉和變化,何其恒也。應時盈缺絲毫不差,何其信也。普照萬物,不求回報,何其虛也。在眾星中最為閃耀,何其熾也。月光完全的遍灑一切,何其普也。
如果能因月所具的德性悟自心,則眾生本具的佛性就會自然顯發。無明愚癡泯滅不了佛性,不就是月之明么。廣利眾生,不起恩怨分別,不就是月之公么。佛法頭頭是道,一即一切,法法全彰,一切即一,不就是月之圓么。處于喧囂也能恒常清靜,不就是月之寂么。超脫于五濁惡世獨一無二的純凈,不就是月之貞么。普度眾生,生生不息,不就是月之恒么。深孚眾望,即使卑微之物誠信亦遍及,不就是月之信么。物來順應,不就是月之虛么。
昨晚拍攝于東林祖庭
因為月亮與佛道是如此相應,所以世尊在靈鷲山說法時,也常常用月亮來做比喻。寒山大士的“吾心似秋月……無物堪比倫”,真是將月的德性形容得盛大無比了?,F在將中秋之際稱為月天子的圣誕,雖然是來自民間俗傳,但在這秋高氣爽之際,月亮格外明亮,大圓鏡智仿佛就在眼前。在這時專門拜月,豈不是很好嗎?
又有人說,出家人不拜天人,月天子也是天人,怎么拜月天子呢?諸天約跡而論,本為俗神,未登道果,是不應該禮拜,拜則恐損其福報;但約本而論,凡諸天神,皆是圣賢應化。我們拜月是禮拜他的德行,恭敬他護法的功德,所以可拜。如果天人既無德行又無護法之功,則以不拜為正。如果為了名利而拜,曲意迎合世俗禮拜,則自他俱損,非常不吉利。
昨晚拍攝于東林祖庭
智慧的月亮
一輪明月,不喜不悲,自顧自地陰晴圓缺,它不知也不在乎人們賦予它多少美好意義。月亮像一張大大的明信片,任憑人們把想說的話寫上,寄出各種各樣的月光。鄉愁時,是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”;感懷時,是“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”;向往美好時,是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;贊美女子時,是“月出皎兮,佼人僚兮”。而在佛門中,月亮被賦予了更多智慧圓滿的美好意義。
昨晚拍攝于東林祖庭
滿月可以贊嘆佛的相好莊嚴:“佛面猶如凈滿月,亦如千日放光明,圓光普照于十方,喜舍慈悲皆具足?!?/span>
也可以比喻自心佛性圓滿,唐代詩僧寒山大士說:“吾心似秋月,碧潭清皎潔。無物堪比倫,教我如何說?!痹诤酱笫靠磥?,月亮圓滿皎潔,正象征這眾生佛性的圓滿無缺。
昨晚拍攝于東林祖庭
月的陰晴圓缺、浮云遮月比喻無明障住了佛性,但眾生自性本自圓滿清凈:“一切眾生本源佛性,譬如朗月當空,只為浮云翳障,不得顯現?!薄段鍩魰肪硎?/span>
水中月可以比喻人生虛幻無常:“如智者見水中月,如鏡中見其面像,如熱時焰,如呼聲響,如空中云,如水聚沫,如水上泡,如芭蕉堅,如電久住?!薄毒S摩詰經》
比喻諸法緣起無自性:“解了諸法如幻,如焰,如水中月?!薄洞笾嵌日摗肪砹?/span>
眾生心湖里的水,如果清凈沒塵垢的話,菩提月光就會映現:“菩薩清涼月,游于畢竟空。眾生心水凈,菩提影現中?!薄度A嚴經疏論纂要》
水和月亮的組合也可以比喻佛性:唐代永嘉玄覺禪師在《證道歌》中云:“一性圓通一切性,一法遍含一切法。一月普現一切水,一切水月一月攝?!笔澜缟戏彩怯兴牡胤?,哪怕是一盆水、一杯水,都能映現出月亮來,但不管地上的水映現出千千萬萬個月亮,月亮總歸只有一個,一切水月反映的不過是天上那一個月亮,這個“月亮”就是佛性。
月+指向月亮的手告訴我們學習經典而又不執著于經典?!皹嗽轮浮笔欠鸾讨囊粋€詞匯。標,表之意。指,示月之指,稱為標月指,即指佛所說之諸法,亦即八萬四千法門、五千余卷之經文。就是說,一個人用手指向月亮,應當看到“手指”指向的“月亮”,而非“手指”本身?!独阗そ洝肪硭恼f:“如愚見指月,觀指不觀月;計著名字者,不見我真實?!庇奕酥豢吹街割^,而看不到月亮。運用語言宣說佛法,如同用手指指月亮。手指是語言,月亮是真理。而執著于語言文字的人,怎能看到真理的本身?
《楞嚴經》卷二中也有類似的論述:“如人以手,指月示人。彼人因指,當應看月。若復觀指以為月體,此人豈唯亡失月輪,亦亡其指。何以故?以所標指為明月故?!?/span>
昨晚拍攝于東林祖庭
《六祖壇經》中有這樣的記載:
無盡藏尼對六祖惠能說:“我研讀《涅槃經》多年,劫仍有許多不解之處,希望能得到指教?!?/span>
惠能對她說:“我不識字,請你把經讀給我聽,這樣我或許可以幫你解決一些問題?!?/span>
無盡藏尼笑道:“你連字都不識,怎談得上解釋經典呢?”
惠能對她說:“真理是與文字無關的,真理好象天上的明月,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,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,但手指并不就是明月,看月也不一定必須透過手指,不是這樣嗎?”
于是無盡藏尼就把經讀給了惠能聽,惠能一句一句地給她解釋,沒有一點不合經文的原義。
不過指月之說是提醒我們不執著于文字,并非完全不要文字,若離開語言文字的表達,我們不僅無法表達所證的佛性,對于佛所說的教法也無從理解了。
昨晚拍攝于東林祖庭
知曉了這些,今晚的月亮對你來說是否又有了不一樣的意義?你心中是否照進清涼月光?在這中秋月圓夜,就把所有美好的祝福都裝進月亮,送你十里月光,愿你如明月清凈柔和,自在圓滿。祈愿法界眾生極樂共團圓。
祝大家中秋吉祥!
附:中秋拜月儀軌
出自《百丈清規證義記》卷二
八月十五日,晚粥前,客堂掛牌
牌云:是晚,合院大眾聞鐘聲,齊詣大殿前拜月
黃昏二板,庫司于大殿前,對月設供位
供品唯香花清茶燈燭,知客鳴鐘三下,眾集,傳爐,住持拈香
一、唱香贊
爐香乍熱。
法界蒙薰。
諸佛海會悉遙聞。
隨處結祥云。
誠意方殷。
諸佛現全身。
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(三稱)。
二、稱名:
月宮太陰菩薩。(三稱)
三、誦藥師咒(二十一遍)
四、展具
禮月宮太陰尊天菩薩(二十四拜)。拜畢。起具。
五、舉贊:
云散空凈。
獨露嬋娟。
皎潔無瑕體自圓。
一月一周天。
普照無邊。
恩光被大千?!?/span>
南無月宮太陰尊天菩薩
南無月宮太陰尊天菩薩
南無月宮太陰尊天菩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