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是我第四次參加‘彼岸行’活動,我成功了!”醞釀了許久,脫口道出這句話時,這位四十余歲,膚色黝黑、老成持重的居士豎臂握拳,神情顯得頗為激動。周圍四位居士受到他的情緒感染,不約而同鼓動雙手,表示出由衷的隨喜贊嘆。
6月24日至26日,從江西南昌、江蘇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分赴祖庭的龔居士等五人與其他百余位蓮友,共同參加了廬山東林寺舉辦的第四十期“彼岸行?體驗之旅”活動,他們各自帶著不同的目的前來,最終都帶著各自不同的收獲而歸。
依照事先的安排,6月23日學員報到,五人分別入住蓮香樓的一、二樓,男眾每四人一間,女眾每五人一間。學員們來自四面八方,懷著一顆了解佛法的心聚首東林。已闊別校園多年的他們,再次入住集體宿舍,暢談起這幾天的經歷時,都表達了對這種生活似曾相識的親切感。
連日來,九江地區的平均氣溫高達33度,雖是初夏,卻幾乎等同于盛夏酷暑。盡管如此,面對祖庭莊嚴恢宏的建筑,雕梁畫棟的殿堂,一石一景皆具深厚文化意蘊的景觀,初來乍到的參與者們,依然頂著酷暑四處瞻禮。最吸引人的是那一方蓮池,池水盈盈,一朵朵青蓮綻露笑顏,在微風中輕輕搖曳,薄薄的花瓣舒展開來,綻放陣陣清香。詩云:“荷風送香氣,竹露滴清響”,此情此景,吸引得不少游人、學員駐足池邊欣賞、拍照留念,流連久久。
第二天(24日)的第一堂課是開班儀式與寺院巡禮。在聽完宗賢法師的開示后,由居士面授班的學員們分頭為大家做寺院導覽講解,大眾得以近距離領略千年祖庭所蘊藏的凈土文化。
虎溪古樟目睹祖庭興衰,青蓮重開見證佛教友好交流,青蓮塔中的舍利是祖師重視高賢的饋贈,而池中出木則是東方護法菩薩的德業感召,虎溪三笑的塑像定格了儒、釋、道交流融合的歷史瞬間……凡此種種,讓學員們意識到,這里上千年道風的一脈相承,歷歷可見,真實不虛。
德珀法師以平實的語言,在《慧遠大師與蓮社》的主題講座中進一步解讀了祖師的生平。來自湖南的沈居士聽講尤其認真,她認為,自己能這樣走近一位“一千六百多年前的祖師,非常難得,感受很深刻!”
這一點“感受”也得到了另一位居士的認同。他直言,自己是第二次參加“彼岸行”活動了。過去所講內容中,眾多的名相晦澀難懂,讀經如讀天書。對佛教不甚了解的他,此次終于有了進一步了解。并且,祖師的生平“很貼近自己”,聽了“心里很清凈”,“非常想聽,講到心里去了”。
的確,從德珀法師的分析可知,慧遠大師是一位在各方面都有著極高造詣的人物,不光在當時的環境下為大眾所欽敬,乃至于在現今時代,仍然值得我們效仿,從他老人家身上汲取源源不斷的修行動力。
《念佛的理論與實踐》是一門實修課,由慧炤法師講授。法師在授課中,所說皆引用佛言祖語,態度嚴謹誠懇。他對善導大師所提倡的專、雜二修著力甚多,認為修行凈業貴在專一。這一點,糾正了不少凈業行人的偏頗知見,其中就包括來自湖北的吳居士。
他聽課之后談到,曾經聽到大安法師的《凈土資糧——信愿行》,也明白修行應專修。但近段時間,他逐漸好樂經咒,誦經的時間明顯增加,念佛的定課反而減少。聽了法師的課才猛然醒悟,誦經故然好,但修持凈業不能喧賓奪主,今后要將更多精力集中在持念名號上。
來自南京的一位女居士本人對佛教和凈土的典籍之前并無涉獵,聽完前兩堂課,她也初步了解了佛教對于解脫的看法。她還分享說,“感覺共修的力量很大,如果沒有同寮的師兄,我在家里是絕對做不到凌晨3點多起床的!”此后,她報名參加了三皈五戒。
25日一早,五人一起隨大眾去凈土苑拜大佛。清晨的凈土苑,從朝陽初升那一刻,氣候就變得熱了起來。8點左右,氣溫直逼30度。熱浪襲來,只是站在原地,人就已經不停冒汗。
在法師講解完拜佛要領之后,大眾三步一拜朝大佛腳下邁進。龔居士內心默念佛號,內心的愿力會在堅持不住時產生鼓勵作用,他稱“每拜一步都不驚不怖,內心感到一陣陣清涼。雖然身體是熱的,但內心是清明的”。
沈居士曾經做過一個小小的手術,醫生叮囑一年內禁止劇烈運動。拜大佛本不在她的考慮范圍之內,擔心拜不下來。她勇敢去拜的時候,兩旁的人全在喊累,她卻堅持了下來,其間數次感動落淚。拜完后,她不僅沒有腿腫、喊累,反而身心無比輕松,法喜充滿。不得不說,信念是有力量的。
另一位女眾也說,起初認為拜那么多的臺階一定辦不到,怯弱的內心響起一次次想放棄的聲音。旁邊的師兄馬上建議她,你要發大心,聽話的她依言照辦,終于順利拜了下來。
德凱法師講解《東林佛號唱念》
頓慈法師在《念佛個案》中分享了的案例,讓幾位居士覺得特別貼近現實,就像自己身邊的人現身說法一般。一位來自浙江的居士說,他隨同父親前來參加活動。他的父親曾經是一名裁縫,也得了肝病。巧合的是,案例中的周春梅居士也是一名裁縫,并且通過念佛修心,肝病康復了。仿佛遇到了知音一般,他的父親非常感動。這次,他也毫不猶豫地報名受了三皈五戒。
受到啟發的并非僅此一人。來自湖南的沈居士也談道,能來祖庭,她特別開心,早晨三點左右起床,先去齋堂干活,然后再進念佛堂。
供燈法會,讓內心更光明
26日8時
德首法師在香光講堂傳授了三皈五戒
最后一天大和尚的答疑風趣幽默,現場節奏輕松,學員們感嘆“法師好慈悲!”
龔居士等五人中,有數人多次參加過體驗之旅活動。然而,在這個忙碌的社會中,又有多少人愿意花三五天時間來了解一下佛法的智慧呢?正如羅狀元《醒世詩》云:
急急忙忙苦追求,
寒寒暖暖度春秋。
朝朝暮暮營家計,
昧昧昏昏為己謀。
是是非非何日了,
煩煩惱惱幾時休。
明明白白一條路,
萬萬千千不肯修。
為何他們會忙里偷閑來參加這種不產生任何經濟效益的活動?吳居士的話告訴了我們答案。他坦言,在紅塵中很容易迷失、墮落,需要時常參加類似的活動清洗自己、沉淀自己。
但愿今后,如以上幾位居士般重視內心凈化的人會越來越多。
三天的時光,只是我們短暫人生中的一瞬。若學員們都能啟動各自的智慧,將佛法運用到生活中,凈化人心,提升道德,才真的是不虛此次“彼岸行”。
隨喜和祝福每一位組織者、參與者,祝愿人人智慧清明,慈悲寧靜,國土風調雨順,安定和平,法界光明遍照,蓮池悉有標名!